
記憶中的老屋很寬敞,錯層的木穿頭結(jié)構(gòu),青磚墻體青瓦屋面,豬圈,灶屋,堂屋,谷倉,石磨房,臥房一應(yīng)俱全,走出堂屋下來7-8步大石梯就是地壩,寬敞開闊,老屋周圍一叢叢竹林,地壩前水田剃剃,山坡上成熟的橘子和秋天滿地壩的金黃稻谷已是我永生抹不掉的記憶!

還沒記事的年紀(jì),我便是這老屋田野中的野孩兒~

做醪糟是爺爺輩祖?zhèn)鞯氖炙嚕恢棺鲺苍?,還做藥瞿(做醪糟的原料)

童年的好多畫面便是爸媽帶著我回到老屋幫爺爺奶奶做藥瞿,蒸醪糟,大夏天的一家人圍在一起,當(dāng)然伴著知了的鳴叫和爺爺和料的汗水。

我最喜歡的當(dāng)然是蒸醪糟了,一次蒸個五六壇,每壇味道不一,從煮酒米,霍料,到入罐壓緊,棉衣加溫到三天后的揭蓋試味,我是一道程序都不落下。

這試味道的任務(wù)總是落在我的身上,每次揭開一壇壇新鮮出爐的醪糟,瓦壇上還有發(fā)酵的溫度,甜酒的香氣滿屋彌漫,拿起勺子來上幾勺,告訴婆婆(奶奶)這壇好吃,這個酸了,那個很甜!

再喝上幾口湯酒,甜醉入心,趁大人不在偷吃那也是常事了!^_^

這間老屋養(yǎng)育了公公(爺爺)的六個子女,孫子輩的有兩個在這里出生,由于多年未有人住現(xiàn)已完全倒塌,看不見當(dāng)初的模樣,只有幾片殘墻和一口長滿青苔的石水缸依舊。

慶幸人類是有記憶的,那些畫面隨著年紀(jì)越長越加清晰,這些東西有了就不會消失,因為他是我對“家”的最初認(rèn)識,也是我生命開始的地方!

記錄人:謝輝(中國人生活方式-成都十大設(shè)計師)

“蓉城”成都,自古便有“天府之國”的美譽?!熬盘扉_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在中國偌大的歷史版圖上,成都是惟一建城以來城址以及名稱從未更改的城市。這座西南重鎮(zhèn),巴蜀之都,歷代都是西南的政治、經(jīng)濟(jì)、文化中心和長江流域的重要城市。成都是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滿城的茶館正是這座城市悠閑氣質(zhì)的最好體現(xiàn)。閑適的生活節(jié)奏是這座城市的名片,而滿街的川菜館、火鍋店、小吃店更是讓人流連忘返的罪魁禍?zhǔn)住?/div>